在台灣,春節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,但對於喪家來說,這段期間卻有許多需要遵守的禁忌與習俗。當家中親人過世後,家屬通常會進入守喪期,而這可能影響到春節的安排。以下是關於喪家在春節期間的主要注意事項與規範。
春節期間,製作發糕、年糕等糕餅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習俗。然而,對於喪家而言,由於家屬仍處於守喪期,製作糕餅被視為不合適的慶祝行為。如果有糕餅需求,家屬可以請親戚協助製作,並以小紅包或糖果回禮,以表達感謝。
傳統習俗認為喪家應保持低調,避免張燈結綵或張貼紅色春聯,因這些裝飾象徵喜慶,與守喪的氛圍不符。喪家通常會選擇不裝飾,或以素雅方式布置門面。
喪家被視為帶有晦氣,因此,守喪的家屬應避免進入他人家中拜年。但若事先徵得對方同意,且對方不介意,則可適度安排拜訪或見面。
紅包在春節中象徵祝福與吉利。喪家可以包紅包給直系親屬如祖父母、父母或子女,但對於旁系親屬則應謹慎處理,避免直接給予紅包。如果雙方確認無忌諱,也可請其他親友代包紅包並轉交。
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日,家中神明會返回天上,因此,這一天是進行神桌大掃除的日子。然而,喪家需等到守喪期結束後,才適合進行清理神桌的儀式,以示對神明的尊重。
天公(玉皇大帝)是民間最崇高的神明,喪家為避免將晦氣帶給天公,會選擇不在春節期間拜天公。不過,家中的祖先、地基主和土地公則不受此限制,仍可在除夕當天按傳統方式祭拜。
對於剛過世的親人(新亡),祭拜的時間通常安排在除夕的前一天,並以飯菜及往生者生前喜愛的食物作為供品。祖先的祭拜則安排在除夕當天,並按時間順序進行,確保祭拜儀式的順序合乎禮節。
根據習俗,喪家在對年期間應避免進入廟宇,尤其是在百日內。然而,若需要進行祭改、安太歲或點光明燈等儀式,可以委託他人代為處理,這樣既保留傳統禮儀,也不違反喪家的禁忌。
守喪期間正值春節時,喪家需要在遵守傳統禁忌的同時,妥善安排家庭儀式與年節活動。雖然這可能讓人感到束手束腳,但遵守這些習俗其實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尊重與紀念。同時,家屬也能藉此機會好好沉澱,與親友共同迎接未來的日子。
崧鶴生命全省服務據點
高雄總部 |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2巷5-1號 |
台中營業處 | 台中市北區錦中街108號 |
台北營業處 | 台北市板橋區萬板路460號4樓 |
國軍左營總醫院 | 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553號(往生室) |
健仁醫院 | 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136號 |
高醫岡山醫院 | 高雄市岡山區捷安路8號B2(往生室) |